為了進一步推進創建“文學教育特色縣”實驗工作,為培養“具有全面深厚的人文素養,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探索基礎教育改革新途徑,交流新做法、新經驗,莒縣教育與體育局教研培訓中心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指導下,于2020年11月9日至12日舉行了階段性“文學教育成果展示暨文學課堂研討會”活動。
本次活動按高中(莒縣第一中學、莒縣文心高級中學兩個實驗學校)、初中(莒縣三中、五中、六中、嶠山鎮中心初中、寨里鎮中心初中五個實驗學校)、小學(莒縣第一實驗小學、第四實驗小學、第六實驗小學三個實驗學校)三個學段依次開展。校園文學研究專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秘書長王世龍,莒縣教體局教研培訓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崔維友,實驗項目負責人、小學教研室主任滕云,各學段語文教研員,十所實驗基地學校分管校長、項目負責人、骨干語文教師300余人參加了活動。
各實驗學校匯報了立項以來的進展成績和今后的實施計劃,以展板與實物的陳列形式進行了成果展示,在交流研討中進一步明確了探索方向。同時,每所學校推出一位年輕語文教師展示了一節文學課,王世龍老師和三位語文教研員對執教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表現進行了評價,在肯定成功方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大家暢所欲言,興致勃勃,紛紛稱贊校園文學委員會的學術引領,使這次課題研討會求真務實、成效顯著,使參加的老師接受了一次綿綿細雨的滋潤,從此轉變了語文教學的理念,深深體會到把校園文學活動的優勢資源鏈接到語文課堂,在組織學生進行文學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傳授知識,找到了享受語文教學樂趣的源泉,對長期以來應試教學所帶來的流弊和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
王世龍老師以十堂觀摩課為例,對文學課堂的內涵特點和教學設計步驟又進行了梳理。他提出“文學課堂”以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個核心素養為綱,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要把語文課上出“文學味”,在師生共同享受文學美感的氛圍中實現教學目的。
崔維友書記首先肯定了各基地校初見成效的做法與經驗,并表示要把這項研究工作納入到對全縣學校的量化考核中。他要求各實驗學校按照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因地制宜,敢于開拓創新,嚴格要求自己,以文學課堂為依托,改變語文教學現狀,同時將校園文學活動輻射到其他學科,為學校文化建設增添活力,推動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最終形成文學教育文化特色。
滕云主任在總結發言中提出,各基地校要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各學段要相互交流,繼續對校園文學和文學課堂深入研究,打通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的鏈接,整體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下一步以各實驗校為龍頭,把文學教育納入協作區教研,以點帶面推廣、探索與交流、總結,要定期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同時進行評價改革,為創建文學教育特色縣打好基礎。(麗榮 報道)